close


 

記得小時候幾乎每年的遠足,我們都是建行至荖溪。

媽媽都會準備魯雞腿便當及零食,裝在小背包中讓我帶去。

那魯雞腿的香味,彷若還留在口腔中,

但人事物卻已非……



 

這個夏天,我們除了到海邊外,也到山邊小澗戲水。


 

由荖溪橋上往下看,小時候可以由岩壁往下跳水的河床,現在變成淺淺的清溪說~


 

我們隨著指標往荖溪上游去。


 

因為自然因素,荖溪的溪床,隨著年月改變了。

但,不管是哪時,溯溪活動依舊還是很熱門呢o(∩_∩)o


 

因為這兩三年媒體推薦的溯溪尋玉之尋寶樂,在這隨處可見低頭族,忙著撿玉石呢>w<


 

 

荖溪上游,因為有大理石礦場,所以很容易在溪流中撿到綠色蛇紋石大理石及玉石。

路邊就有人擺著水桶在賣玉石,不用金錢成本,只花時間成本。

 

閒閒沒事,也可以自己去溯溪撿玉石喲o(∩_∩)o


 

 

你看,我撿到的形似臺灣的玉石(嘿~自己以為呢)\3/

   

 

 

玉石要放在水中,才會顯的溫潤惕透,乾了則不好看。

撿到小塊的,可以放在加了水的玻璃杯中,放在桌邊、窗檯邊,

來個每日一沉思……~()~

 

 

若撿到大塊的(對一般民眾來講很難撿到吧),可以磨拋,讓玉石質地看起來更好,可以加底座,做成擺飾,這也有專人可以幫忙呢。


 

 

基本上,玉石、石棉與蛇紋石礦脈是共生的。

下圖左方是蛇紋石,中間是石棉(可以很輕易地用手剥離),右邊是玉石。




 

目前花蓮裝飾最大量的蛇紋石牆面及地板,大家可以在花蓮機場中看到,接近墨綠色的蛇蚊石,帶著白色、黑色獨特的紋路,真的很好看,而且是花蓮產的獨特品種呢。 

 

蛇紋石係由火成岩與變質岩經長期高溫變化而來之次生礦物,由橄欖岩、輝石、角閃石變化而來,通常多呈緻密狀,塊狀或粗細不等之纖維體。  

 

形狀呈板狀或葉狀者稱為葉蛇紋石(Antigorite),呈纖維狀者稱為纖蛇紋石(Chrysotile)。 

 

臺灣之蛇紋岩均係基性或超基性火成岩等受風化而成,其產狀多呈岩脈、岩株、岩盤或其他小規模之侵入體。


 

臺灣的蛇紋石材多產於花蓮縣壽豐、萬榮、瑞穗等。

 

塊狀的蛇紋石可供建材、傢俱雕刻品;纖蛇紋石,供作磚瓦、防熱、絕緣體原料;與磷礦石粉碎熔融製溶性磷肥,另外,可提煉氧化鎂供作耐火材料及煉鐵造渣劑。


 

 

而講到玉石,不得不提到這一兩年於花蓮再度竄紅的臺灣玉,走到花蓮市街道上,到處可看到賣臺灣玉的招牌,這次的興起應該也要拜陸客所賜吧。

 

臺灣玉就是以前在地人俗稱的豐田玉(因為多產自花蓮縣壽豐鄉豐田地區,所以舊時俗稱豐田玉)。


 

 

臺灣的考古學界,在很早就發現位於台東的卑南文化遺址出產的大量玉器,其質地與形制,經由成分分析,確認卑南文化遺址玉器是花蓮縣壽豐鄉豐田地區出產的玉製成。

 

卑南遺址的玉器,從選取玉料到雕鑿成形,皆呈現了精美細緻的藝術水準。其中最特殊的一件是「人獸形玉玦耳飾」,可稱得上是「臺灣的國寶」。

 

 

此外,更陸續在東南亞的好幾個考古遺址發現用臺灣玉做成的古物,成為研究南島民族從臺灣沿何種路線遷徙到東南亞的重要線索之一。

 

而豐田玉興起於民國54年,當時一位大學生無意中在荖溪河床裡看見很多漂亮的綠色岩石,帶了幾十公斤的標本回實驗室分析,終於為豐田玉驗明正身。

 

當時,豐田地區產玉的消息一曝光,荖腦山立刻湧入大批想發採玉財的人,引發花蓮縣豐田地區挖採玉石的熱潮,讓豐田因此有「東部小九份」的美譽。

 

臺灣玉於民國54年開始量產,64年達到高峰。曾經大量開採並創下年產量1,400餘噸品質好且美觀的玉,製作成的各式玉器藝品為臺灣賺取大量外匯,而「豐田玉」也被視為臺灣產的玉的代名詞。


 

 

當然,有繁必有落,外國玉石的便宜,工資成本上揚種種原因,使得市場需求轉弱,礦區採礦事業至此逐漸沒落,原有採礦人口外移也使得地方產業蕭條,豐田的榮景不再,也讓玉石的光芒黯淡下來,豐田玉的輝煌榮景僅僅數年而已。

 

 

若大家對臺灣玉的興衰有興趣,可以上網查尋喲~


 

 

另外,不得不提的是(←_←那就是一定要提囉),

 

現在的「白鮑溪」是誤稱,正確應是「白鮠溪」,這個知識我一定要宣傳一下。

 

就連現在的公務、民間單位也沒有詳查就延用錯誤,真的很不認真呢~ 

 

 

據父親(娘家爸爸對壽豐鄉的鄉史很有研究呢)所述,荖溪其中的一條支流,在日治時期名為白鮠溪

 

而日文之「鮠」,中文有「鯈魚」之意。鯈ㄔㄡˊ,即白鰷。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,產於淡水,身體狹長,背淡黑色,腹白,鱗細。白鰷即鯈魚,亦稱為鰷魚。

 

但是白鮠溪取名來源卻是日據時代日人以阿美語的SiRoHai的一種植物名稱的譯音將這條溪取名為「白鮠溪」(10308補註)

 

爸爸說:臺灣光復以後出版的臺灣省通志、花蓮縣志與壽豐鄉志均刊載為「白鮠溪」,甚至具有公證效力的戶籍地址也登記為「白鮠」。

 

但不知是什麼原因,在約民國70年代左右,文獻上突然出現了「白鮑溪」的名詞,而且還被許多機關、媒體採用的怪現象。

 

爸爸還開玩笑地說,是否因為荖溪周遭環境臭味甚重,所以用「鮑魚之肆」、「腥臭臭的醃魚」之「鮑」字來取代代表小白魚的「鮠」字,哈~

 

 

我是認為啦,應該是人為的疏失,筆誤造成。爸爸也曾多次陳請將白鮠溪正名並公開,但是各機關大多推來推去的,好像也沒有個下落。實在讓人很忍不住地為公務機關嘆息吶……


 

 

莊子與惠子的「濠梁之辯」有提到小白魚(鯈魚)呢,原文如下:

 

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。

 

莊子曰:「鯈魚出游從容,是魚之樂也。」

 

惠子曰︰「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」

 

莊子曰:「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」

 

惠子曰「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;子固非魚也,子之不知魚之樂,全矣!」

 

莊子曰:「請循其本。子曰『汝安知魚樂』云者,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。我知之濠上也。」

 

 

安知魚之樂不樂,是一種個人的感受及體悟,大意是說自己是快樂的,所以看到的任何事務也都是愉悅的。


 

 

話說回來,荖溪的該支流白鮠溪,當初可能是因水清小白魚多或是因該溪特有的SiRoHai植物的音譯名,所以取名「白鮠溪」,應該是說這是一條乾淨有很多小白魚及植物的清水溪流吧。

 

 

中文字的意涵實在是很高深呢~「鮠」、「鮑」,這二字,其意義完全不相同呢。

 

記得以前小時候,哥哥都會帶我們去荖溪捉苦花,魚真的很小條,都拿來煮湯。時至今日,也有很多人在這釣、捉魚呢~


 

將飲品放在天然的冰箱,隨時可以喝到冰冰涼涼的飲料,真的很享受吶~


 

 

另外,跟大家分享知識,臺灣玉不只是可做成建材、傢俱等等,也可以做成衣服呢~

 

目前市面上有在販售用玉纖維製作的衣服,宣傳是由臺灣百分百研發與製造「涼爽玉系列」,特選臺灣花蓮玉石做材料,運用高科技紡織技術製造出親膚的涼爽玉纖維專利布,再做成各式衣服,號稱穿上後可降低體溫,讓穿著乾爽舒適。

 

這可以跟慈濟用保特瓶做成的毯子一樣,算是節能減碳的產品吧~

 

 

 

而且,我覺得啦,以前的人不是說玉可趨吉避凶嗎?

那穿件用玉纖維做的衣服,應該也有相同功效囉~哈o(≧v≦)o

 

 

 

 

相關文章:台灣玉的故鄉 在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村…….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